万州同城网

搜索
 
 
查看: 2613|回复: 0

万州:守护母婴生命的白衣天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22 09:4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她,20年来扎根山乡,走村串户为村民治病送药;
  是她,20年来迎接新生命诞生,呵护1000多名婴儿平安降生;
  还是她,20年来默默做好母婴保健公共卫生,成为乡村妇女儿童健康的“守护神”。
  她是陈晓红,一位身患重病依然坚守岗位的普通乡村女医生。
  “记者同志,我们铁峰乡卫生院的陈晓红先生(当地人对医生的敬称)是个大好人,却得了尿毒症!”隆冬时节,记者走基层到铁峰乡采访农业产业发展时,接受采访的张婆婆答非所问。“陈先生有一段时间没有上班了,我们都很想念她!”
  陈晓红是谁?记者走进铁峰乡卫生院发现了最美乡村接生女医生陈晓红。
  “很感谢你们来采访,陈晓红虽是我们院里一个普通医生,但她的事迹很感人。”在卫生院内,卫生院院长彭小平带着记者到一楼妇科室,指着一套空空的办公桌椅介绍,“陈医生平时就在这里看病,她有20多年的工作经验了,和铁峰乡的村民们十分熟悉,她的门诊量很大,平时这里门庭若市,很多病人都‘信’她的药。”
  但陈晓红因病告休了。彭小平介绍,陈医生这次是到重庆主城去做换肾手术,她是在重庆主城医院做手术前一天,连夜赶到重庆的,她的责任心强,对工作从来都是一丝不苟。
  她的事迹:
  每次接生都像打一场仗
  “我们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必须要有责任感。”在周家坝陈晓红家里,记者看到的陈晓红身材不高,疲惫的脸上有些浮肿,还戴着一个蓝色口罩。虽然得了重病,又刚刚做了手术,但看不出有悲哀的神情———她生性乐观,面对困难总是想办法一个个解决。她接着解释为什么要有责任感,“接生关系着两条生命,母子都在‘闯生死关’,后面还连接着家庭,谁敢大意呀,我们每次接生都像打了一场仗!”
  陈晓红今年45岁,她20年前初次参与接生时,铁峰乡这个万州的北部山区还非常贫穷,当时她的每一次接生,几乎都是在村民家里进行的。由于缺医少药,每一次接生,她这个“接生妹”都顶着巨大的压力,凭着责任与爱心,帮助孕产妇和即将诞生的小宝宝一起“闯关”。
  在距离卫生院2个小时路程的富强村,村民张世琼指着二楼一个破旧的小屋说,如果不是陈医生经验丰富,想尽各种办法,她的儿媳妇在7年前生产时就很难脱离危险。
  那天晚上9点多钟,天下着大雨,孕妇打来电话后,在卫生院值班的陈晓红拿着妇产手术包,立即赶到了产妇家里。孩子平安出生后,陈晓红松了一口气,认为接生这一仗又打赢了。谁知这是真正硬仗的开始。也许是子宫收缩不好,产妇出现大出血,血流不止。此时已是深夜,汽车来不了,转院和请人帮忙都不可能。和以前一样,陈晓红知道此时自己是产妇和孩子的“守护神”,必须丢掉一切幻想打硬仗。之后,一个又一个用药或不用药的治理措施一个接一个的上,她既是医生,又是护士,全身心密切观察,采取对策,直到天亮时分,孕妇才转危为安。此时,陈晓红,一颗悬着的心才落了下来,全身无力,接近虚脱。
  打起手电筒在雪地里接生
  在她从“接生妹”到“接生婆”的接生生涯中,这样紧急的情况有过许多次。
  10年前,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卫生院的电话铃声响起,一位产妇紧急发作,虽然路途遥远,寒风凛冽,陈晓红背起药包立即上路。
  在一个小地名叫“周家营”的地方,她碰到了正赶往卫生院的孕妇和她的家人,让她担心的事已发生了,孕妇羊水已破,马上就要生产。
  万般无奈之下,雪地里一个小沟成了产房。陈晓红给孕妇一检查,心再次悬了起来:婴儿的脚快要出来了。“这是难产。”打起电筒,陈晓红立即投入了战斗,她教孕妇调整呼吸,节省体力,通过一步步的救护,“哇———”的一声,雪地里终于响起了婴儿的啼声,孕妇和家人们兴奋不已,对陈晓红感激万分。
  小宝宝第一声啼哭最动听
  陈晓红在铁峰场上是个知名人物。在采访中,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村民,太平村4组的张厚山说,“谁不认识陈医生呀,我的10岁孙子就是她接生的,这段时间没有看到她,不少村民都在‘打听’。”
  “打听”陈晓红的还有患胆囊炎的刘国秀老婆婆,她知道陈晓红是卫生院的“顶梁柱”,找她看病的常常排长队。当别人告诉陈医生生重病了,这位老人半响无语,最后喃喃地说:“为什么她得这么严重的病呀,她要快些好起来!”
  知道乡亲们挂念着她,陈晓红很高兴,她似乎已经忘记自己是一个病人。她说,有时做梦都在给别人看病,在给产妇接生。这次手术后需要休息一段时间,她准备春节后就上班,她喜欢医生这个职业,喜欢走在铁峰场上。经常碰到家长给她介绍,“这个孩子也是当年你接的生哦!”每到这个时候,她都感到成功和幸福。
  陈晓红说,她喜欢听音乐,但世界上所有的音乐,都没有小宝宝的第一声啼哭动听,“这样的音乐,我听不够,希望永远听下去!”
  创造接生千例无差错成绩
  正是凭着这份责任心和精湛的医疗技艺,陈晓红在20年接生的1000多名婴儿中,在艰难的医疗条件下,创造了“母婴死亡率为零,婴儿破伤风为零”的接生无差错成绩,在村民中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尽管如此,陈晓红还是对以前的接生经历感到后怕,“在家接生医疗条件太简陋了,现在国家要求孕妇必须在医院生产,体现了以人为本,这样做才是正确的方向。”
  铁峰卫生院老医生刘美中是看着陈晓红成长起来的。他说,陈晓红肯吃苦,好学习,她不仅向书本学,对培训和跟师实践也特别看重,业务能力成长很快。他觉得,陈晓红得重病,是过度操劳和繁重的业务压力导致的。他说:“铁峰乡那么多妇女儿童,但以前从事妇婴保健公共卫生工作的实际上只有她一人,既要承担基本医疗任务,还要给妇女作体检,给婴幼儿检查身体,防疫,还要录入信息资料,只要是这个行业的人,都知道这意味着多大的工作量,要做多少工作。”
  记者问陈晓红为什么这么拼命。她回答很坦率,“乡村医院人手本来就少,不这样,工作没法完成,而且以前自己身体还好。”
  陈晓红介绍,近几年要求孕妇到医院生产后,妇产这一块的工作减轻了。但乡村医院每个人基本上都是全科医生,不仅要承担日常看病等基本医疗工作,还要做好妇女、婴儿的公共卫生保健工作,“根本都没法停下来,即使去年患病需要做血液透析,每次都没有影响上班,常常是做完透析,然后又往回赶,准备第二天的工作。”
  他们希望:
  “私人医生”能够早日康复
  “晓红是一个好人!”陈晓红的老公刘彬是铁峰小学的老师,他经常到卫生院跟值班的老婆作伴,有时也开摩托送老婆出诊,老婆录电脑资料时他也帮帮忙———他已被公认是卫生院的“编外职工”和“文书”。他评价陈晓红说,晓红很孝顺,以前,她把年老的奶奶接来和他们一起住,对奶奶照顾得可谓无微不至,陈晓红的奶奶临终时,最舍不得就是她这个孙女,拉着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陈晓红生病后,感到不方便的还有她熟悉的乡邻们,有的在赶场天到卫生院来看看,也常常关心地问一问陈医生病好了没有。一位成为朋友的老病号还到陈晓红家里来看到,硬是塞上几百元要她好好补补身子。
  家住卫生院旁的宋能军已经72岁,他有支气管炎的老毛病,这几天他老是往卫生院跑,关心陈医生多久到医院。他说:“平时她上班还没有什么特别感觉,现在不上班还真有点不习惯,认识这么久了,她就像我们的私人医生,我们的身体情况她都很清楚,她对我们的态度也很和蔼,我们希望她早点康复!”
      记者 李剑锋 通讯员 郭代伯




上一篇:万州小伙办起月嫂公司 年入千万
下一篇:重庆万州拆迁工地墙面垮塌砸死工人 熟睡母婴遭砖袭
万州生活网:https://www.023002.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