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同城网

搜索
万州商家入驻
 
 
查看: 2746|回复: 0

“条条便道通我家” 万州700千米农村便民道路打通乡村振兴“毛细血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4 13:0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1.jpg

甘宁镇,山乡遍布致富路。
2.jpg

美丽乡村道路
3.jpg

恒合土家族乡,乡村道路方便出行
  张元东将地里刨出的最后一批红薯搬上车后,长长吁了一口气。天色渐晚,他驾着三轮车,沿着一条新修的农村公路,不到十分钟便回到家。“如今,我们村组水泥路畅通了,人行便道就通到我家门口,到坡上干活轻松方便多了。”张元东高兴地说。
  如果说农村公路是乡村经济“大动脉”,那么人行便道便是通组达户的“毛细血管”,也是基层群众获得感最直接的来源之一。
  张元东的家在普子乡七曜村。这里东邻湖北省利川市白杨镇,南与利川谋道接壤,是区级扶贫开发重点村之一。山高坡陡、沟壑纵横,交通问题困扰了当地村民很多年,更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如今,一条条水泥路在七曜村不断延伸,一条条人行便道通到每个村民家门口,改善了这里贫困面貌,串起了青山绿水,带动了乡村经济。
  道路通则百事兴。张元东只是千千万万个因路受益的老百姓之一。近年来,万州区加快通过推进农村四好公路建设,畅通村(组)“毛细血管”。今年又投入资金3500万元,铺设700千米人行便道,涉及25个镇乡,直接受益人数达到20万人。
  山高坡陡不通路
  村民有劲无处使
  走马镇凉风村6组,一个三面环水、一面靠山的小山村,崭新的水泥路如玉带般在大山顶上延伸。顺着公路前行,峰高及天,身后,群山莽莽,不远处山中的人行便道依稀可见。
  如今,每天清晨,53岁的村民邓化明都要沿着盘山的公路遛遛弯。“这些年,咱们村的环境是越来越好了,特别是交通出行,方便多了。”邓化明由衷感叹。
  和万州区大部分丘陵山区一样,凉风村农业条件有限,大部分地块分布在山坡上,且较为分散,“鸡窝地、巴掌田”是当地真实写照。
  以前不通公路,邓化明上山干活,要翻过一座山坡,在丛林中跋涉半个多小时才能到达。山路陡峭在这条羊肠小道上,他摔过好几次。
  为了出行方便,几年前,邓化明和一些村民拿出不多的积蓄,集资修路。他们买来材料,扛着锄头、铁铲投工投劳,好不容易才挖出一条约1.5千米的泥石土路,这条路连着村道,一直通往山坡上的田地。邓化明想着,从此,他到坡上干活不会再“摔跟头”。
  然而,土路路面太陡,摩托车和三轮车无法通行,将苞谷、洋芋等农作物运下山,或是将肥料等物资运上山,仍然只能肩挑背扛。早年间,邓化明还耐得住辛苦,可随着年龄增长,他渐渐有些力不从心。
  “要是一条硬化路直接通到家门口,那该有多好啊。”邓化明说。
  在白羊镇白燕村,64岁的牟方树和邓化明有着相同的愿望。
  牟方树曾是村里的“深度贫困户”。他好喝酒,常常每天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因此,在村民那里得了个“好吃懒做”的名号。
  三年前,牟方树扶贫干部第一次上门走访,他爱答不理。通过悉心开导,终于说出了他的“心结”:原来,牟方树并非天生懒惰,为了脱贫,他养过猪羊、喂过土鸡、种过蔬菜,可他所在的村民小组不通公路,卖头猪还得请几个壮劳力抬到两公里外的公路边,再搭乘三轮车运至场镇销售。除去运输成本,牟方树基本挣不到钱。“村社不通路,就算我攒了一股子劲儿,也没处使,怎能脱贫?”牟方树有些无奈。
  今年,邓化明盼了多年的硬化路修到了家门口。经销商开着车到村里收购农副产品,他将养的猪和牛全卖了,挣了3万元。他拿出其中的1万元,买了辆三轮车,从此,上坡干活、运输农资物品,不再肩挑背扛。
  牟方树也不再是“懒汉”,他戒了酒,并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养了羊,修了鱼塘,日子过得有模有样。
  便道修到家门口
  村民干劲更加足
  初冬时节,重庆万州与湖北利川交界的大山褶皱里,公路如网桥如飞虹,串联起247.9平方千米土地。田野山林色彩斑斓、瓜果飘香,处处迸发着脱贫致富的生机和希望的景象。
  这里是龙驹镇,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全镇共有建卡贫困户2361户,其中已累计脱贫2074户,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19.05%下降到1.89%,9个贫困村实现整村脱贫。
  脱贫攻坚,交通先行。有了四通八达的路网,农业、工业、旅游观光业自然有了基础。
  去年,龙驹镇的特色产业百香果在第六届重庆商品展示交易会上怒刷了一波“存在感”。近5000千克鲜果销售一空,备受好评。
  “没有交通条件的改善,就没有百香果产业的落户和丰收。”龙驹镇向东村“第一书记”姚茂瑜如是说。
  如今,在向东村1组,一条一条人行便道连通百香果产业基地,方便管护人员进出,同时也方便了前去体验采摘乐趣的市民,对基地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脱贫户罗美发走在平整的人行便道,精神焕发,他说:“我们听说要硬化人行道,改善大家的出行和生产生活条件,都很支持,没想到这么快就修好了,而且还直接通到家门口。以后到基地去干活也方便多了。”在龙驹镇的分水村、丛木村、龙溪村、梧桐村等地,村民对新修的人行便道都非常满意。
  近年来,为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万州区在改善农村生活条件,优化农村生活环境,打造美丽乡村时,抓住乡村旅游这一契机,用好当下惠民惠农政策,使乡村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村民的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特色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今年,区财政设立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对宽1米的农村便民道路,给予每千米5万元的补助,以加快推进人行便道网络的建设。全区计划铺设700千米人行便道,涉及龙驹、铁峰、普子、郭村、分水、白羊等25个镇乡,目前已经全部接近尾声。
  “我们每一个环节把关都很严格,就是要确保便民路的质量,保证这个民心路修到群众的心坎去。”区土肥站相关负责人介绍。
  特写
  谭群的“脱贫经济账”
  冬日的暖阳,唤醒了郭村镇三根村朝气蓬勃的一天。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连片的十几个钢结构大棚里,村民们正在采摘今年最后一批灵芝。
  谭群手脚麻利,半小时就摘了一箩筐。谭群说,眼下农闲,她在合作社务工,干一天50元,一个月能有几百块的收入。
  身形消瘦、皮肤黝黑,眼前的谭群是一个淳朴的农村妇女。她家坐落在三根2组的半山腰,虽离附近的场镇只有不到3千米的路程。但崎岖的山路,让这个老实巴交的农村妇女压根没有想要走出去。她每天的时间都消磨在服侍患有严重的糖尿病的丈夫,看管年仅8岁且患有智力障碍的孙子,种地,喂猪,卖菜等等琐事上。
  2017年,三根村主公路升级改造完成,15千米便民人行道陆续启动建设。村里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先后建起了一家公司和专业合作社,常年为村民提供七八十个务工岗位。
  离谭群老房子不远处,由一条便民人行道串联起的,就是合作社的“扶贫车间”,可对鲜菌进行预冷,之后鲜销到万州城区、重庆主城,还可用机器烘干香菇、木耳和灵芝,包装后卖到更远的地方。
  2018年,三根村实施了“食用菌+精准扶贫”工程,筛选出全村最困难12户家庭,扶持他们种植食用菌。据介绍,在精准扶贫过程中,香菇大棚、菌袋均由三根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提供,贫困户只需要在认领一个大棚后,需要付出相应的劳动,管护好自己的大棚。等到香菇采收后,合作社将扣除原本的制袋成本(一个菌袋大概3元左右),余下收入全部归贫困户所有。
  因为特殊的家情,谭群被纳入第一批“被扶持家庭”。
  从那时起,谭群的生活开始有了变化。
  “以前,种个地还要看天吃饭。说得好听,做的谷子、苞谷、蔬菜刚刚够一家人吃。说得不好听,一年到头,都看不到一分钱。屋头老的小的都需要人照顾,我也放不了手啊,更不要说出去打工。”谭群记得,三年前,扶贫干部到她家里来,帮她“算年账”,她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个“数字”。
  三年后的今天,谭群脱了贫,她说这本“经济账”是得好好算一算。由合作社提供的香菇大棚,每年除去人工成本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工作时间基本集中在春、夏两季。基地务工,每天收入50元,一年一个人50天的工(她和丈夫两个人),一年收入4000元左右。喂了2头猪(还未出栏),按照今年的市场价格,除去人工、粮食、运输等成本,大约有3500元左右的毛收入……
  “要我说,还是多亏了扶贫,把路修好了,企业引进来了,我们才有现在的好日子过。”想着未来,谭群觉得明朗多了。





上一篇:万州区举行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 就业帮扶出实招 真情相助暖人心
下一篇:这几天万州干洗店生意火爆
万州生活网:https://www.023002.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